《【游戏社会学1】荒诞世界的罪与罚》文本版

本文是学院派Academia视频av243662823的文字版。

-点击观看视频


如果我们要为这个世代最伟大的游戏做一个排名,我相信GTA5一定在这个排名的前三之列,无论从画面、玩法、开放度、剧情、游戏细节的任何一个层面来说,GTA5可以说都令人无可挑剔。而对于所有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来说,GTA5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宝库。因为它营造了一个无比疯狂和荒诞,却又无比真实的美国。

在这里,有关于现代生活、资本主义社会和消费主义体系的所有辉煌、伟大、自由和焦虑、痛苦、局限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理解了GTA5,你不仅将理解当下的美国,更将理解整个现代世界人类所面临的种种普世困境,把世界顶尖大学最好玩的知识漂洋过海带给你,欢迎来到学院派Academia,首个大型原创通识课程《游戏社会学》,我是Rena。在这个课程里,我们会以游戏为切入点,为你讲清楚社会学里几乎所有重要的理论和概念。
今天,
我们的切入点是GTA5里的富兰克林和老麦,一个从底层艰难打拼的洛杉矶黑人和一个从中西部大农村通过残酷手段完成资本积累的正统白人精英。我们将通过各种社会学理论解构他们的故事,带大家看看GTA5所反映的那个、最真实的荒诞社会。

在短暂回顾了老麦在北杨克顿的抢劫经历后,GTA5的正式游戏以富兰克林的"另类工作"为起点展开,这是一份名为"汽车回收"的灰产工作。小富的老板西门通过各种忽悠的方式,把车子卖给无力支付他们的买家,比如在合同上面给人下套等等,然后在雇主无力偿还之后,再让自己的员工进行入室抢劫式的强行回收。之所以他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回收,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些合同问题大概率是见不得光的;二、是因为他的买家的资金来源往往也是见不得光的,比如那些黑帮。所以就算车被偷了,他的买家也只能吃一个哑巴亏。

在这个回收过程里,作为一线员工的小富显然是处在一个极其危险的位置上的,因为私闯民宅在美国是重罪。像老麦那种抓现行的情况,直接把富兰克林击毙了都是合法的。这还不说西门的交易对象有大量都是像偷绿摩托车那次的黑帮份子,和各种"地下工作者",这些人便是真的杀人不眨眼了。

除此之外,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也会发现,GTA5里除了像抢劫银行和崔佛的毒品生意那样的"显性犯罪",也有各种各样的"灰色产业"存在,比如我们能遇到的各种奇随机任务里的路人,比如最后的大BOSS德凡。

这些介于守法和犯罪之间的活动,似乎让GTA5的世界显得非常的荒诞、混乱和罪恶。但在马克思学派的社会学家看来,这些区别于"显性犯罪"的"灰产",恰恰是当下资本主义体制的核心支柱。在这个体制之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灰色产业。或者说,所有的产业其实都是灰色产业。

的确,我们现在所说的灰产的定义,无非就是游走于法律边界上的生意。然而当下的资本世界里,真的有一家公司是没有法律争议、纠纷甚至犯罪的公司吗?亦或者说,有多少大公司是用各种保护伞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毕竟,连996工作制这种明显的违法行为,都能被这个时代最鼎盛的几家公司定为规章,还有什么企业敢说自己是"白产"呢?当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们,并不是要给所有公司都打上一个"道德败坏"的标签。

事实上,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无法用"道德"去衡量。因为道德只能用来针对和约束"人",而无法针对和约束所谓的"组织",更无法针对像资本主义这么庞大的"系统"。更深一步说,在马克思看来,生活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我们每一个人,追本溯源都有肮脏和不道德的一面。但这种原罪,这种航脏和不道德在许多情况下超出了我们个人的掌握。因此,道德的控诉不仅是徒劳的,更常是混乱且无序的。

归根溯源,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体制的问题不在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或者组织,甚至对每个具体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追责,都是一种体制化的转移焦点的手法。你还记得三年前某大公司做的恶吗?你真的记得吗?而当你专注于某一公司的具体罪行时,你是否就已经遗忘了那个更大的背景板了呢?而只要那个背景板存在,各种恶的滋生,难道真的由得其中的主体控制吗?

正因此,马克思学派尽管有其诸多分支变种,其焦点都在资本主义这个最大的"背景板"上。而在"富兰克林vs西门"一案里,焦点并不在于西门是不是一个好老板,而在于资本主义体制下企业的诉求,正在被削减为只追求没有上限的、无极限的、持续的利润输出,除此目的之外,企业不存在任何"目的"。它取代了一切其他的"意义",包括"法律"和"同情",并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完全扭转,只为这一目的服务。

因此,种种不合规的、铤而走险的、游走于法律边界的剥削式用工和法律越界是不可能杜绝的。西门和小富的故事看似荒诞,其实是当下劳工关系和公司作业的一种写照。这种劳工剥削并不只发生在一家公司内,它是一种系统性剥削。举个例子,让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假如小富不想在西门的店工作而选择离开,在没有遇到麦克之前,他有什么选择呢?马克思会说,出于两个原因,他其实根本没有选择。原因之一是只要有一家公司通过剥削和欺诈赚到了钱,资本主义的竞争环境就会逼迫其他公司也采取相应的手段,否则他们就会被淘汰。

正因此,独立的、有良知的小作坊,往往无法打败卑鄙的、善用剥削和欺诈的垄断资本家。比如,那些常被大公司抄袭打压的公司。而法律则是基本不可能制止这种剥削和欺诈的,因为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体系下的法律制定者,也是和资本家一样的食利阶级。富兰克林每偷一辆车,法律的制定者也和西门一样获得了回报,只不过这种回报的形式以税赋的方式体现,这就是物理剥削的实现方式。原因之二是,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力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劳动力。而他们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往往是远低于处于垄断地位资本家从他们身上获得的利润。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被剥削,而剩余价值的被剥削将导致民众很难存下积蓄,存不下积蓄就无法放弃工作。同时存不下积蓄的人越多,可以替代和更换现有员工的预备军也就更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明明知道在某些公司会被996剥削还无法离开的原因,因为"你不干有的是人想干"这句话也是事实。但这个事实在马克思看来,缘起于所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都是被剥削的,除非你成立或加入一个独立的、有良知的小作坊,但那样的"作坊式作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只不过是在大公司的高压下苟延残喘而已。

当然,在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利润和经济关系之余,马克思也提醒我们,意识形态——即一个社会对于工作、成就、自由、消费、奢侈等等的理所当然的看法,也决定了我们如何解释和证明各种社会现象。无论是社会不平等、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是最新的消费时尚。在小富的案例里,这个概念也尤其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为什么有那么多明明还不起贷款的人,比如麦克的儿子,也要强行买车的根本性原因。

在马克思看来,当今世界通常用来表示政治自由和民主的自由意识形态,已经变成了购物自由。我们都或多或少想要豪华的消费生活方式,比如一台好车,而这种关于消费生活方式的想象,则由广告、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产业所塑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GTA5自己所提供的种种豪车、时装和上天入地的体验,也是这种"消费想象制造"的其中一环。当我们在GTA里驾驶豪车,换上新衣、开着游艇、开着新枪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无意识地被这种生活方式所洗脑了。

就这点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西门的潜在消费者。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里比西门恶劣的资本家只会更多不会更少,想想校园贷和即时贷等各种贷款吧!他们现在还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微博、知乎、 贴吧等主流社交媒体里,这和西门的服务有什么区别吗?小富的职业,本质上也就是比较暴力的贷款催收而已。你以为GTA里的一切很荒谬,其实我们早就身在彀中。

当然,这只是社会学的一种解释,除了卡尔·马克思之外,像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也是非常经典且有趣的。对于马克思韦伯来说,像小富偷车这种事情,更多要从各种社会所生成的主观动机和意义来分析,因为这些动机和意义才是导致社会行为者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的根本原因。

正如,韦伯最出名的作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反映的那样。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往往才是驱使人做出行为和决策的源动力。无论是个人、团体、组织还是整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价值观的激励。我们还是拿富兰克林举例子,从他的名字富兰克林·克林顿里我们就看得出来小富这个极其不黑人的以两任美国总统为名的名字,暗示着他是一个极其想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底层黑人。他和拉玛等人,从马克思的角度分析,并不存在实质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换言之,他们的经济基础是一样的。

然而,由于富兰克林主观上接受了美国基于新教伦理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下的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他就不甘于拉玛等发小那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假黑帮生活的毒品,反而努力地寻求摆脱生活现状通过老麦加入一个所谓的"主流社会"。事实上,这才是富兰克林·克林顿这个名字的真实寓意,一个美式价值观的真正继承者。

毕竟,即使在新自由主义成为全球主流价值观之前,美国的新教文化也早就对自力更生和个人责任有着极端的强调。这也让大量的美国人认为贫穷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自身的责任,也是道德软弱的标志,这些信仰最后也阻碍了美国开展大型的社会福利项目。

换言之,正因为有未来的小富这样极个别的成功形象,才让美国人坚信自己价值观的正确性。也让他们忽略了像小富这样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而真正的、被忽略的底层,则是像拉玛那样,甚至连思考这些问题的头脑和教育基础都没有,只能活得浑浑噩噩。

这种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好与坏、成功与挣扎,既是GTA5想要去反应和讨论的,也是所有社会学理论都绕不开的命题。进一步来说,韦伯认为,人类阶层分化的形成和巩固,也与生活方式或社会地位的差异有关。韦伯和他对不平等的多重根源的概念化影响了当代理论家,如皮埃尔·布尔迪厄,他们认为个人和群体获得了特定的习惯,这些习惯表明和巩固了社会阶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现代生活中具体展现为,消费习惯和工作/投资习惯的差异。

举个例子,当老麦获得了很多钱之后,作为一个中产白人,他的大概率反应是把这些钱洗白,然后投入投资基金里钱生钱,哪怕要消费,他也更倾向于购买一些保值性高的产品,比如房产或者汽车。

而如果拉玛获得了很多钱,他不仅不会,而且大概率完全不知道怎么把这些钱合理地储蓄下来,最后极有可能是去购买毒品、名牌衣服,或者是和朋友们花天酒地。这种基于消费和工作/投资习惯的不同一部分,来自于价值观的差异,但也来自于经济资源的差异。在资金不足的学校附近的贫困社区长大的孩子,进入社会机构(例如学校)的机会极其有限,但往往只有这些机构才能提供文化上认可的生活方式或通往学术、职业和经济成功的道路。当这些道路消失时,他们就只能被迫选择那些不被社会所认可的方式生活。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它的所有成员都可以用社会所认可的手段,来取得社会所赞许的目标。但现实之中,社会往往无法在所有的时刻、所有的地方,为所有的成员提供达到理想目标的正常途径。因此,部分成员就可能会去寻求非法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这时,社会所推崇的文化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之间,就出现脱节和冲突,于是犯罪也就产生了,这就是涂尔干所说的"失范"和"越轨"。

事实上,小富的"失范"行为是比较狭义的失范。因为他展现的是社会文化目标和提供手段之间的不协调,并没有涉及到由情感和心理失调,所导致的广义上的"社会失范"行为。而广义上的"失范",则正是GTA5作为一个环境极其真实,剧情极其生动的犯罪游戏所想要讨论,也不可能逃避的真正母题。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在GTA里就看不到几个不是失范的人,干不出几件不是失范的事。在GTA里,你遇到的每个NPC,从正常人的视角看来,脑子都有点毛病。而这,正是现代社会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也是涂尔干的研究核心。

事实上,涂尔干的理论基础既不是马克思所研究的经济关系,也不是韦伯所探讨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而是社会的相互依赖性。

涂尔干认为,传统力量统治的社会靠"机械的团结"来维系。特别是在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中,由于分工程度较低,同一团体的成员们采取同样的谋生手段,保持同样的习俗,信奉同一图腾,这种共同性使他们意识到大家同属一个集体,而不会离心。这种团体基本上是从"相似性"中生成的社会,即所谓"同质"的社会。该团体的首要任务,是使成员们尊重团体的信仰和各种传统,即维护共同意识,维持一致性。

在近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在意识、信仰上的差异也日益增大,但是社会没有瓦解,人们也没有分离,这是因为古代维系团体的共同意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社会分工使每个人在消费上依赖于其他人,分工使社会像有机体一样,每个成员都为社会整体服务,同时又不能脱离整体。分工就像社会的纽带,故谓之"有机团结"。然而,这种有机团结在涂尔于看来也是脆弱的。因为现代社会的社会分工本质上只是消费分工,而并非能够组成情感共同体的心理分工。

换言之,社会分工看似充许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意识和信仰,本质上却是把每个人零件化,最后彻底撕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断绝了人与人形成共同体的可能性,也杜绝了人们获得"身份"的可能性。这种底层逻辑上的断裂,正是GTA5世界如此混乱和疯狂的根本原因。

我们就拿老麦举例好了。作为一个标志性的、 典型的美国中年白人男性,他的生活从表面看起来是光鲜亮丽的,一处洛杉矶市中心的大房子,几辆小车、一儿一女、一个识于微时的老婆,甚至还有一艘游艇。这样的生活不敢说是极其豪华,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不可想象的富足了。

可以说,老麦完成了所有当下主流世界所规定的"文化目标",但他仍然不快乐,因为和他有关的所有人都是背叛自己原始身份的、离经叛道的,同时也互相无法构成团结整体的"失范个体"。他的儿子是一个典型的white trash,把美国白人引以为傲的新教伦理抛之脑后,每天只知道吸毒打游戏,他的女儿被各种娱乐媒体和消费主义幻梦宣传洗脑得利欲薰心,为了一夜成名不惜牺牲肉体。他的老婆则中意于滥交,几乎达到了一种人尽可夫的状态。而他的老友崔佛自不必说,他基本上就没干过什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今天先不去分析他,因为他的情况更适合请拉康和德勒兹这两位大神出手。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麦克身边的人有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他们普遍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极度困惑,进而对自己在这个资本主义城市里要做什么感到迷失;其次,基于第一点,他们开始寻求最简单的物质和消费刺激;第三,他们拒绝、或者说无能与任何其他社会个体,形成有机的互动或团结关系;最后,即使他们找不到新的价值指归,他们也本能地对,象征着传统身份锚定物的老麦感到厌恶和反抗。以上四点,都完全符合涂尔干所定义的"社会失范"这一概念。

涂尔干认为,这种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这样,社会的某些方面便受到不适当的控制,从而导致失范。

涂尔干还把失范与现代社会的病态行为相联系。例如,他在《自杀论》一书特别研究了失范型的自杀,失范型自杀就是在社会规范对什么事情可以去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去做还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时,人们陷入矛盾状态之中而容易引起的一种自杀。他认为社会越是失范,自杀率就越高。无论是经济萧条时期还是经济繁荣时期,自杀事件都会有所增加。因为上述两个时期均置人们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原有的准则和规范失去了作用。生活变得漫无目的,自杀便容易发生。

而老麦的家庭则正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在北杨克顿事件之前,我们可以看到老麦一直生活在一个偏远的中西部城市,可以说一家子过着一种淳朴的前现代生活。然而,随着老麦完成了他个人的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家子就直接进入了五光十色的资本主义都市生活之中,他们过去的一切价值规范和身份认同在一瞬间就被撕裂了。这种撕裂不光发生在老麦的孩子身上,更发生在老麦自己身上。

当老麦完成了外部世界所传递给他的文化目标,享受了巨大的消费主义快感之后,他马上就发现了,这种基于资本积累和无限消费的当代生活,是多么的乏味、是多么的无意义。他之所以爱看西部片,正是因为西部片代表了在全面现代化和资本主义化之前,有别于新教伦理的一种美国精神——那就是一种任侠尚武、路见不平的牛仔精神,是一种活在故事里,而非活在分工、活在消费里的荒野大镖客式的世界。然而,他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回到那种状态了。因为整个世界为他打造了各种各样基于责任和欲望的锁链,他不可能抛弃他在市中心的大房子以及他早已习惯的奢华消费,更不可能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而更重要的是,哪怕你主观上想退,客观上也根本不存在退后一步的选项。老麦在后来所遭遇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其实就是一个更重要的隐喻。它告诉我们,只要你的资本原始积累是肮脏的,你就不可能洗清这个污垢,你会没有选择余地地被这个体制所收编。而当你踏入这个资本主义这个狗咬狗的世界之后,你就已经置身漩涡中心、不由自主。会有无数的人要利用你,无数的人要报复你,无数的人要看你的笑话,甚至会有无数的人要你身败名裂。于是,你便只能继续生存在这个失范的世界里,用无尽的消费和放纵麻醉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苟延残喘。

总体而言,老麦的人生是一个对资本主义最好的隐喻,GTA5里的犯罪行为,暗示的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资本逐利过程的肮脏本质。老麦最开始抢劫北扬克顿隐喻的是资本最初血腥的原始积累;他后来被招安隐喻的是任何的资本都将被体制收编;同时资本会要求你舍弃所有的人性,断绝所有的情感以寻求利益;而最后老麦不得不重操旧业则代表了没有人可以真正退出这个体制。

哪怕你有再多的钱,这个消费主义的世界都会让你败光这些钱。你不败光,你家里人也会帮你败光。因为他们在这个体制下除了消费,没有任何的人生方向可言。而就算你自己不败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会拿看你最开始资本积累的污点或者你在获得在资本和利润的过程中所欠下的任何一个人情来要挟你和迫害你,让你为这个体制继续工作下去,让你为表面光鲜亮丽的上流阶级做那些把手弄脏的事情。

正因此,我其实非常喜欢GTA5有三个结局这个设定。因为,在那两个自相残杀的"真结局"里,我们都能深刻的体会到,这个体制会操纵着每个参与者亲手毁去他们在这段过程里唯一值得留恋的人,毁去他们所共同创造的故事。而那些坐在高位的参与者,是不需要下场搏杀的,甚至都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而那个更为大家喜欢的"假结局",似乎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能想到的最好的,也最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法。

仿佛那些被剥削者们终于一起站了出来,推翻了那些身处暗处的上位者。仿佛天一下子亮了起来,这三个人的命运都得到了解脱和救赎。

也许这就是"故事"的魅力吧,故事总是能把我们在平淡生活里所承受的,如蚊虫叮咬般绵密而无尽头的折磨,描绘成烧掉半个天际的炙热火焰。哪怕我们知道它是假的,也愿意投身这无边的烈火之中,胜过那经年永世的折磨。